徐州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徐州区域特征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三、区划经济
图表1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xx年实现生产总值14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90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742.13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505.88亿元,增长15.3%。人均生产总值1625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现行汇率折算达2084美元。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加快,传统产业在改造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加速。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4.0∶50.7∶35.3,调整为12.7∶51.9∶35.4,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城市化进一步发展。20xx年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44.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xx年1—11月份,实现生产总值1923.72亿元,累计比上年同月增长32.73%,是近十年来的新高。
市场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扬。据市统计局调查显示,20xx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速继续加快,当月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5.8%,涨幅较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月度涨幅再创年内新高。与上月相比,十月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食品
徐州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页
价格有所回落,鲜菜、猪肉等肉禽制品、蛋类价格小幅下降。受换季影响,保暖内衣等服装价格上涨,多数消费品价格仍保持平稳,住房贷款利率、液化石油气等服务项目价格有所上涨。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开展。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农村劳务输出,加大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20xx年徐州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凸显四大亮点:就业总量不断扩大,养老金、失业金标准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达到80%以上,最低工资标准又有增长。
扩大就业:20xx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0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5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技能”与“岗位”的对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由“体能就业”向“技能就业”的转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强力扩面的同时,提高养老金、失业金标准。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xx年1-10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0.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5%。规模以上完成投资655.5亿元,增长31.97%,城镇投资完成552.33亿元,增长32.37%,房地产开发投资70.24亿元,增长49.41%,规模以上工业投资391.92亿元,增长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