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云范文帮大家整理的《调音师》观后感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调音师》观后感1
感觉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看电影了,一是没有感兴趣的电影上映,二是没时间去看。难得这次清明节放三天假,赶空去看了两部电影,印度电影《调音师》和《反贪风暴4》,前者9分水准,后者7分吧!看完调音师真的是意犹未尽,一直待到片尾曲放完了才离场,最后一个走出影厅。
《调音师》这部电影2018年就上映了,是2018年度IMDb评分最高的印度影片,也是年度必看的悬疑片之一。虽说网上能下到资源,但还是推荐去电影院观看,里面的钢琴曲也是非常好听,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男主角阿卡什是一名钢琴艺术家,为了更加专注的创作假扮成盲人,一次机缘巧合入驻到一家餐厅里演奏各种钢琴曲,在弹奏中被一名老牌明星邀请到他家去给他妻子(也就是女主西米)一个惊喜来庆祝他们结婚3周年的纪念日。后面阿卡什如约而至,走进房间在钢琴旁坐了下,却意外的发现一具尸体,内心惊恐的阿卡什决定去厕所冷静一下,结果发现厕所还有一个人拿着枪,于是阿卡什扮演盲人混了过去,回到家中惊魂未定的阿卡什决定前往警察局报案,但巧合的是警察局局长就是女主家厕所出现的男人,认怂的阿卡什连忙改口说是自己家的猫丢了,于是局长跟他一起回他住的地方找猫,还是假扮盲人混了过去。
后面的剧情就是女主也对阿卡什盲人的身份表示怀疑,并去他家一探究竟,最后发现他并不是真的瞎,但心狠手辣的女主给他吃了带毒的贡品让他真的瞎了,想杀死阿卡什却被突然到访的苏菲(阿卡什的女朋友)撞见,怕被怀疑只好自己走了并让警察局的局长解决掉阿卡什。后面阿卡什逃跑的时候因为真的瞎了撞到路上的柱子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一家做人体的器官交易的黑诊所的病床上了,非常恐惧的阿卡什说出只要能配合他就能帮他们赚到1000万,之后就是阿卡什联合黑诊所的人把女主绑架了,要挟警察局长带1000万来赎人,结果是局长跟黑诊所的人同归于尽,医生带着阿卡什和女主逃去孟买。
电影的结局是一个开方式的,电影描述的真相是通过男主叙述的,有不可信的.一面,但真正的结局就看你相信哪一个了。
在这部电影里面,人性的恶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来男主内心还是有一丝善良,在警察局报案的时候他的内心也挣扎过,但当他的眼睛被女主弄瞎后就已经变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道德和法律,我还是愿意相信电影的结局并不是男主描述的那样,因为意外发生的汽车爆炸才导致女主死亡的。出现的兔子是男主回忆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兔子拐杖临时反应的,真实的结局是黑诊所的医生把女主卖给了酋长,得到一大笔钱,在黑市上买了眼角膜医好了男主的眼睛,并给他一部分钱送他去了伦敦。
可怕......
但确实是一部好电影,值得一看。
《调音师》观后感2
真正意义上兼具“短小”、“精悍”两个特点的短片。很喜欢的悬疑推理类型。
第一遍看完或许只能够自己猜测结局,可第二遍时才发现,原来开头就已揭示了结局。
调音师以为自己已经伪装得足够好,好到连自己都坚信自己就是个盲人,好到觉得自己都能获奥斯卡奖了,所以才没有在一开始看到死者时就惊慌失措然后找机会夺门而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已经尝到假扮盲人调琴师的甜头,一旦这一次泄露了秘密,他以后便不可能再以盲人调琴师的身份出现了。尽管老板曾经劝告过他“少吃点糖吧”,可他却并不愿就此罢手。他已经在自己构建的骗局里彻底沦陷了,他似乎迷上了伪装弱者借以博得更多的同情和优待。
可他一味沉迷于这个骗局中,以为坚信自己是盲人就能连自己都骗得过,却忽略了许多作为一个盲人本应注意到的细节。
1、他看到绿灯亮了,下意识地想要扶老太太过马路,老太太满是诧异而他却一脸平静,这能说只是一句玩笑话吗?
2、他去女主人家门口按门铃时每一次都毫无犹豫痕迹,都是果断而迅速,在按过几次没人应答后他还翻出兜里的日程本仔细核对时间地点。这些或许都被对门那个女人看得清清楚楚。正应了前面老板的那句“这年头不是暴露癖就是偷窥狂”。到后来女主人打开门,对门的女人打开门满腹狐疑地看着他们,这在某种意义上给了女主人一些暗示。
3、调琴师进门后径直往前走,女主人并没有紧随其后,而是“咔咔咔”几声将门牢牢反锁。此时她已对调琴师有所怀疑,此举是为提防其逃跑。
4、调琴师无意间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的死者,一下子慌了神,女主人带他到钢琴前他下意识地靠了一下(因为琴响了),神情明显有点游离,以致女主人问他“能听到吗”才将他拽回现实。
5、在他将沾了血的脏衣服脱下后,女主人又将他的眼镜摘下,此时她仔细观察了他的眼睛。前面有交代,调琴师和老板吃饭时,让老板试验能否看出来,而老板一眼就看出了他戴着隐形眼镜,更何况女主人看得那么仔细了。而盲人是不需要戴隐形眼镜的。
6、调琴师在调琴的时候,从墙上的影子可以看出,女主人在翻衣服。也就是说他藏在衣服兜里那个日程本已经展露无遗了。
7、女主人回来后,调琴师明明听到了清晰的脚步声,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女主人说过要帮他拿干净衣服,但去了很久才回来,这种情况下,他本应问一句衣服的`事情,可他却想装作不知道女主人已经回来。这明显违背情理。
看似完美的演出,却早已破绽百出。调琴师自作聪明的表演,却因他的心理素质而毁于一旦。开头他在大赛上的表现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世上没有永远的骗局,自欺欺人的后果只能是作茧自缚。
《调音师》观后感3
对于短片来说,浓缩的必须是精华,本片成功的做到了这点。
调音师肯定是被杀死了(我看的视频标题就提示重看开头......),他相信自己的演技完美无瑕,那是因为之前他并没遇到真正要挑战他演技的人。跳舞的少女也许本身就是个暴露狂,餐厅的服务员(钱是对的,调音师故意找茬)对于调音师到底是不是个盲人并不感兴趣,因为这跟他没有利益冲突。主人公的确花了很多功夫去学怎么做一个盲人,他的演技应付之前的角色都是绰绰有余了,但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调音师到底犯了几个错误让女主人从刚开始有保留的信任到怀疑再到最后的识破?
总共有五个失误(以下是按照失误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排列的):
1.调音师最后一下按门铃的时候女主人很可能在门后看着,而他按门铃的'动作很迅速,如果是盲人应该是摸索着去按的。
2.调音师踩到油漆摔倒的同时看到了尸体,(地上的是油漆,是女主人为了掩盖血腥味故意泼在地上的,女主人家确实在装修,8分16秒门的左边有梯子和一些工具,门的右边有油漆桶)他看到了尸体以后表现出了惊慌这引起了女主人的怀疑。为什么女主人会这么快就怀疑,因为女主人本来就只是有保留的信任。一个细节可以说明,调音师进门以后女主人把门反锁了,反锁的时候可以听到三到四下声音,而之前女主人开门的时候是直接开的,并没有听到解锁的声音,这说明之前门没有反锁。女主人为什么要把门反锁,就是怕调音师不是盲人,看到尸体后夺门而逃。
3.女主人开始怀疑调音师,于是做了一个测试,很遗憾,这个测试调音师没能通过:8分40秒,调音师要坐下的时候女主人故意推了他一下,调音师本能的用手撑在钢琴上,而这个钢琴,他之前碰都没有碰到过,盲人怎么会知道没有碰到过的钢琴的位置呢?于是女主人更加怀疑调音师不是盲人。
4.女主人取下调音师的墨镜,她想看看调音师的眼睛,因为有些盲人的眼睛和正常人的眼睛不一样,(比如谢逊的,一看就知道是个瞎子)如果是这样,女主人就可以打消自己的怀疑。于是女主人端详了调音师的眼睛好一会,她看到了什么?隐形眼镜(影片之前的细节:调音师为了伪装盲人带着隐形眼镜)。
5.日程本,这个失误是最明显的,正如调音师自己想的:盲人要什么日程本。他不该把衣服给女主人。
《调音师》观后感4
看了很多对影片字斟句酌的评论后,我突然有了这种想法,也许导演拍的时候编剧写的时候都没有我们解读的时候想得多。
换个角度来想,如果我是导演,我为什么会安排这么拍?
感觉有点像构思一部小说,最初决定提笔写或许只是因为突发奇想觉得这个构架很新颖,而并非意在表达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回到这部短片,老人为什么死相如此平静?因为片子采用倒序,前半段的基调也很平淡,这么做的`目的就在于为后面的变故作反衬,让人觉得意想不到,这便是这部短篇最具创意的地方。所以老人平静的死相放置在片头,才不会让人察觉他已是一具尸体。
为什么要安排邻居的出场?其实用意也很简单,就是为了促成男主进入老女人的家中。至于说邻居是因为在门眼后面窥探到了男主的乔装才露面,又说邻居知道对门老女人撒谎的,我个人觉得有点过度解读。试想,如果邻居从对话中听出老女人在撒谎,她为何要开门露面,知道就知道了,她开门能怎样,反而不利于她把两人后面的对话听完,正是因为她的开门,才使得男主和老女人两人不得不进屋交谈。如果邻居单纯只是喜欢偷窥,那就更没可能开门走出来了。
邻居不过是在听到外面门铃声不断对话不止的情况下才开门一探究竟,而邻居出场的时间也是为了促成男主被老女人领进家门而刻意为之的,如果邻居在老女人未开门前就出现,那么老女人便不会有开门这一出了。
我认为导演全部的安排都是为了促成最后男主进入老人家中目睹老人被杀的这一情景,并没有那么深度的诠释。
至于男主为何不逃跑,我看到的一篇影评讲得很好,就是因为性格所致,从男主比赛失败却依然选择扮盲人从事与钢琴相关的工作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习惯趋于安稳趋于自己熟悉且相对有把握的事情的人,他性格中缺乏冒险的意识,所以即使在面对目睹了老人尸体的情况时,他还是在心情稍微平静后选择了更熟悉更能把握的继续伪装,谁知道一边自我安慰说修完琴就走一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记事簿,但已经为时已晚。
最后男主反复念叨琴不弹完自己不会被杀也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一种侥幸心理,那时他已经没得选择,只剩下继续演下这一条路可走,所以他必须弹下,与此同时又不能表现出自己的害怕,哪怕他已经意识到老女人可能是拿枪对着自己了,他还是心存侥幸如果自己演得好,也许能逃过一劫,所以他需要自我安慰以镇定自我,所以才会反复默念那句话。
导演安排这样一句台词,也只是为了制造最后的开放式结局,我个人就是这么看的。
胡说八道一通终于完成了个人史上第一篇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