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那么关于食物的歇后语又有哪些呢?下面是云范文推荐给大家的关于食物的歇后语大全,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1、湿手抓芝麻——哪有不沾的。
比喻有些人利用职权之便贪占钱物,多被农民用来比喻一些不廉洁的村干部。
2、芝麻馅汤圆——又甜又香。
常被用来比喻某些很得宠的人。
3、马尾穿豆腐——不值得一提。
比喻事情很糟糕。
4、芝麻开花——节节高。
比喻日子越过越红火。
5、豆腐掉进灰窝里——吹不掉、打不得。
豆腐掉进灰窝里,沾了一身灰,吹不掉又打不得;一打豆腐就烂了。比喻无计可施。
6、刀切豆腐——两面光。
比喻有些人会说话,不得罪人,两边讨好。
7、叫花子的口袋——样样有。
叫花子挨家乞讨,讨的吃食都装在一个布袋里,样样都有,比喻小而全。
8、叫花子背不起三斗米——自讨的。
三斗米很重,叫花子背不起,但这是他自己讨要来的。比喻有些人自作自受。
9、鸡蛋放进椎窝子——稳当当的。
比喻好事已成,不会有问题。
10、老鼠拖鸡蛋——大头在后。
比喻事情才刚刚开始,大部分工作还在后面。
11、老鼠吃灰面——一张白嘴。
比喻一些人只会说不会干。
12、老鼠吃香油——一张油嘴。
比喻油嘴滑舌的人。
13、猴子吃生姜——又想吃,又怕辣。
比喻有些人患得患失。
14、猴子掰苞谷——掰一个,掉一个。
比喻做事丢三落四,没有恒心。
15、猪八戒吃人参果——整个吞。
比喻贪心重,一人独吞。
16、狗吃粽子——无解。
粽子被粽叶包裹着,又用绳子扎着,狗想吃又解不开粽子。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7、青石块上放鳝鱼——溜之大吉。
青石板是光滑的,鳝鱼也是光滑的,把鳝鱼放到青石板上,能不溜之大吉吗,
18、乌龟吃大麦——糟蹋粮食。
大麦有芒,乌龟不会吃,吞不下肚去,只会糟蹋粮食。比如一个不会抽烟的人却拿着一支烟在抽,一边抽一边呛,这就叫乌龟吃大麦。
19、坛子里捉乌龟——手到擒拿。
比喻唾手可得。
20、油条打鼓——不懂(咚)。
比喻不在行。
21、油条加豆浆——对路。
比喻事物搭配得当。
22、敌敌畏加辣椒面——毒辣毒辣。
比喻心狠手辣。
23、瞎子吃汤圆——心中有数。
瞎子虽然看不见碗里有几个汤圆,但吃了几个,心中是有数的。
24、荞麦里的刺芥花——人家不夸(垮),自己夸(垮)。
这句歇后语,一般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自夸自,不知道来历。我请教山区老农后,才知道来历。荞麦是一种晚秋作物,耐旱耐寒,但产量低,是救灾作物。因而到了秋天,一般杂草都怕寒枯死了,田里只有刺芥(大棘)这种秋天开花的杂草。在刺芥开花的时候,也开始打霜了,它的叶子一片片地掉(垮),最后只剩下一个枯杆顶着一朵枯萎的花。不用农民除草,它也会自己垮掉。所以说荞麦田的刺芥花,人家不垮它,它自己垮掉。
25、和尚吃猪油——开荤。
按照佛门的清规,和尚是不能吃荤的,但和尚却偷吃了猪油,所以说开荤。比喻得到了某种享受,吃了某种稀罕东西。
26、猪油灯盏——拨一下,亮一下。
过去没有电灯,煤油灯也是在民国以后才有的。人们都是用食用油(菜油或棉籽油)点灯,晚上妇女们在灯下纺纱织布纳鞋底时,要不断用头上的簪子拨灯捻子,灯才能亮些。如果用容易凝固的猪油来点灯,则更要频频地拨捻子。所以说,猪油灯盏,拨一下亮一下。比喻有些人做事缺乏主动性,要别人经常督促,常见于大人教训小孩。
27、上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
比喻日子越过越好。
28、铜壶煮饺子——肚里有货却倒不出来。
比喻有些人肚子里有学问,但语言表达能力差。
29、韭菜炒豆芽——理不清。
比喻事情头绪繁杂,理不清楚,也比喻有些人写文章条理不清。
30、吃稀饭淘汤——各有所好。
吃稀饭一般是不淘汤的,如果淘了汤,也不碍事,只是各人的喜爱罢了。比喻各人有各人的爱好。
31、嗡鼻子吃冲菜——好得哄。
嗡鼻子人说话鼻音特别重,往往把字音念错。冲菜是远安的传统小菜,有一股冲味,嗡鼻子人吃了,鼻子更嗡,但冲菜很好吃,嗡鼻子人说冲菜好吃便说好得哄(很)。
32、竹筒倒豆子——一干二净。
意思是做事要干脆利索。
3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子牙钓鱼用的是一张直钩,直钩是很难钓起鱼来的,全凭鱼儿自己上钩。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我的货就这个货,价就这个价,买不买由你。
34、水里赶团鱼——越赶越深。
在水里捉团鱼,团鱼往深水里跑,是捉不到的。形容一些爱赌博的人输了钱,总想翻本,结果越输越多。
35、黄瓜打锣——去了大半天。
黄瓜又脆又嫩,拿来当锣捶,敲一下就断了大半头。形容事情很糟糕,也形容人到中年,万事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