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方案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

时间:2024-08-02 12:33:29 工作方案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模板(精选11篇)

  节水节电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负起的责任,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电能的消耗。下面是云范文整理的节水节电实施方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模板(精选11篇)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1

  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受复杂地形地貌的影响,云南天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季节性、区域性缺水严重,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已经成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节水作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聚焦重点领域和缺水地区,实施重大节水工程;强化用水全过程监管,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为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提供有力支撑和基础保障。

  (二)基本原则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根据水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用水水平,因地制宜确定节水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在各领域、各州(市)全面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在“九大高原湖泊”等水资源重点保护区、缺水地区、“滇中城市群”等经济水平相对领先地区率先突破。

  政策引导、技术引领。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法规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作用,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建立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强党和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作机制。建立节水目标责任、最严格水资源督察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行动目标

  到2020年,全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效提高,用水方式、用水结构得到全面优化,全面建立水资源“双控”制度。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15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降低29%和30%;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92,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

  到2022年,初步建立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1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5%和3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以上。

  到2035年,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市场调节机制、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27亿立方米以内,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业节水增效

  1.全面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逐步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推进灌区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管理。到2020年,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基本完成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任务。

  2.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及种植结构调整。结合云南省高原特色作物种植发展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要求,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喷灌、微灌、低压管道灌溉、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技术,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进一步推广山区农业典型灌溉试验站建设、监测成果转化运用,科学确定灌溉定额,优化作物灌水方式及种植结构调整,有效促进节水减排,减少面源污染。到2020年,全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00万亩。在有条件的地方配合做好水肥一体化。

  3.推广节水型畜牧渔业,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积极发展养殖业节水技术,发展集约化节水型养殖技术和家畜集中供水与综合利用。推广环保畜禽舍、稻田养殖和集约化循环水等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业用水效率。推广家用水表和节水器具,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生活用水计量收费。积极推进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和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到2022年,创建一批畜牧节水示范工程。

  (二)推进工业节水减排

  1.加强工业节水管理,限制高耗水项目准入。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完善用水计量体系、提高水循环利用和再生水利用水平,定期开展重点企业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出台省级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名录,科学制定工业行业用水定额,逐步降低产品用水单耗。建立用水超定额产能淘汰制度。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准入。对采用列入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予批准取水许可。到2020年,全省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用水计划管理。到2022年,在火力发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建成60个节水型企业。

  2.优化高耗水行业空间布局,推动水循环梯级利用。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水资源条件,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在生态脆弱地区、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以节水为重点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鼓励工业园区实行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水循环利用及梯级补水,实施废水“近零排放”改造。促进工业园区内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

  (三)推进城镇节水降损

  1.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统筹推进节水型城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新、改、扩建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推进节水型单位、小区、企业等节水载体建设,将节水工作系统的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以昆明市、玉溪市、丽江市为试点,落实城市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玉溪市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率先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到2020年力争完成6个节水型城市建设。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制定和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对16 个州(市)及部分缺水县(区)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到2020年,在2个城市开展城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

  2.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从严制定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将核定用水量作为取水许可审批依据。及时调整高耗水服务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抑制高耗水行业过度用水需求。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产品,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民用建筑集中热水系统要采取水循环措施,新建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在新建小区中鼓励居民优先选用节水器具。宾馆、饭店、医院等用水量较大的公共建筑推广采用淋浴器的限流装置。实行节水型公共机构评价制度,到2022年全部省直机关及50%省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建成50所节水型高校。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2年,全省50个以上县(区)级行政区实现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严格目标管控

  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将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指标纳入各级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将节水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作为各州(市)年度综合评价考核的内容。建立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建立和完善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到2020年,建立全省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用水定额体系。

  (二)实施全过程管理

  1.全面开展前期节水评价制度。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规划和建设项目现有前期工作中突出节水优先,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推动提高用水效率,促使规划和建设项目高效用水;对与取用水相关的水利规划、水利工程项目、需开展水资源论证的相关规划、办理取水许可的非水利建设项目严格把关,水利部门在办理行政职权范围内的规划审查、项目立项、取水许可等手续时,须重点审查报告中的节水评价章节,形成是否通过审查的明确意见;从严叫停未通过节水评价的规划和建设项目。

  2.建立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制度。根据不同行业特点,确定达到一定取用水规模的大中型灌区、重点工业用水企业、生活服务业、公共机构用水单位作为重点用水监控单位。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重点用水户监控管理名录的编制和公布,强化用水监控管理。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使用城镇公共供水且日均用水量达到30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重点用水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用水计量管理体系,并将用水计量数据主动接入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线监管平台,以确保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到2020年,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到2022年,将年用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全部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

  3.推进非常规水利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在缺水地区强制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推动雨水集蓄与利用,玉溪市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率先在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完善雨洪资源利用设施,增加对雨洪径流的滞蓄能力,推进雨洪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山区集雨节灌。把矿井水利用与矿区及周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有机结合。具备使用非常规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到2022年,缺水城市非常规水利用占比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

  (三)强化政策引导

  1.深化水价改革。建立与农民承受能力、节水成效、地方财力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深入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逐步拉大特种用水与非居民用水的'价差。到2022年全省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400万亩。

  2.健全财税政策。加大水资源税改革力度,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节水技术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节水项目优先给予支持。

  (四)注重市场激励

  1.推动节水服务业发展。创新节水服务模式,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到2022年,建立8个水权水市场改革试点。到2022年,开展合同节水管理示范试点8个。到2022年,培育一批节水服务企业。

  2.推行水效标识和水效领跑。贯彻落实《水效标识管理办法》,积极指导消费者选择水效更高的产品,鼓励生产者改善产品的节水特性,鼓励销售者在进货和陈列商品时选择高效节水的产品。对列入国家实施水效标识产品目录的用水产品,要依法进行水效标识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对生产或销售应当标注而未标注水效标识的用水产品,要依法严肃查处。到2022年遴选出水效领跑者企业13家、灌区1个、公共机构5个、城市2个。

  3.推动水权市场化改革。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建设,探索跨流域、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形式的水权交易。根据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确实初始水权,探索制定水权转换管理办法。建立农业水权制度,加强水权交易监管。

  4.强化科技市场引领。开展集成创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充分调动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加强雨水高效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科技攻关和集成示范项目等节水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大高原特色农业、干热河谷农业节水新技术、水肥高效利用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建“数字水务”。

  (五)完善标准约束

  1.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修订云南省节水地方性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以用水定额、节水评价、载体建设、产品水效、非常规水源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各行业节水标准体系。逐步在高耗水行业和重点用水产品中推行强制性节水标准。

  2.建立用水计量管理体系。建立节水统计调查和用水统计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计量、统计、监测基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云南省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二期建设,进一步提高三大监控体系尤其是重点取用水户的水量在线监测能力、应用水水源地监测、水功能区全覆盖监测和水质应急监测能力,进一步完善三级信息平台尤其是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加快建设全省地下水监测工程。到2022年,已建大中型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实现取水计量。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节水工作的领导,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辖区内节水工作负总责的要求,统筹推动节水工作。省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节水工作。各州(市)要细化落实节水行动措施,确保节水行动各项任务完成,每年将实施方案落实情况报送省水利厅和省发展改革委。

  (二)建立协作机制。省水利厅牵头,建立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统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参加的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全省节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州(市)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确保节水行动扎实有效推进。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水情和节水宣传教育。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节水观念,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鼓励购买使用节水产品。倡导简约适度的消费模式,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2

  为了增强我校全体师生员工节水、节电意识,树立节约观念,弘扬“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创建低碳节约型、环境保护型、文明和谐的校园,特制定本方案

  一、节水节电管理要求

  1、切实增强节约意识,全体师生员工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节水节电、节省开支、开源节流,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养成节水节电的良好习惯,做到节水节电人人有责、人人有为。

  2、严格执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各种有效的节水节电措施,做到领导有力、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3、完善学校节水节电管理责任制 。

  二、节水节电具体责任分配

  1、节水节电由校长室总负责,根据学校规定,安排和组织各项用水用电、节水节电制度的检查落实工作。

  2、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教职工必须负责所在办公室内部的节水节电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级的节水节电工作,除此之外,各年级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图书馆楼等公共区域的节水节电工作要落实到具体人。

  3、学校节水节电将实行各楼宇按月抄表记数,各房间、教室每学期末统计一次,逐月、学期与往年同期对比,对节水节电有明显成效的年级学校将予以一定的表扬。

  三、节水节电具体措施

  (一)节水措施

  1、各处室、年级组、班级及办公室要及时检查用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水电工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防止跑、冒、滴、漏。

  2、放长假之前各楼宇负责工人需逐室巡视检查水龙头、马桶是否有漏水现象,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抢修。

  3、全校师生要养成良好习惯,用完水随手关闭水龙头,坚决杜绝长流水现象发生。

  4、花木工人浇灌苗木时不得使用消防用水。

  (二)节电措施

  1、养成随手关灯习惯,做到人走灯灭,杜绝教室、办公室等白天长明灯、无人不灭灯的`严重浪费现象。在楼道、走廊、卫生间等处安装节能声控灯。

  2、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实验室及办公室自然光线充足时,应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及时关灯。严禁关闭窗帘后又启用照明灯。

  3、计算机教室、语言、实验室下课后立即关闭所有设备,课堂不需要使用的计算机等设备及时关闭。

  4、 空调使用:当冬季室内温度低于5℃时,夏季室内温度超过25℃时,学生教室、办公室、计算机教室方可使用空调。开启空调时,控制温度冬季不高于20℃,夏季不低于26℃。各教室空调须做到人走即关。

  5、教师公寓将采用实行分时与定额方式供电,每学期每户预充2000度电,上午7:30-11:00,下午14:00-16:45之前停止供电。

  四、节水节电奖惩办法

  1、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对节水节电工作成绩突出的教职工进行表彰和奖励。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责任事故的将予以一定经济和行政处罚。

  2、节水节电工作与教职工年终考核挂钩,在不定期工作检查和节水节电活动中成绩优秀,或者提出节水节电新措施并有良好效果者,进行表扬,并在年终考核中优先推荐为优秀等第。

  3、对于损坏水电设施设备者,按价赔偿工料费;故意损坏水电设施设备除按价赔偿工料费外,视情节轻重予以罚款和行政处罚。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3

  一、引言

  水和电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但随着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的变化,节约用水用电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提高全员的节约意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二、目标设定

  在接下来的xx内,用水量减少xx%,用电量减少xx%。

  建立长效的节约机制,使节约用水用电成为全体成员的自觉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节约用水

  设备维护与改造

  定期检查供水管网,及时修复漏水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管道检查。

  安装节水型水龙头、淋浴喷头等设备。例如,将普通水龙头更换为感应式或限流式水龙头。

  改造卫生间冲水系统,采用分段式冲水或延时冲水装置。

  用水管理

  制定各部门的.用水定额,实施量化管理。如办公区域每月用水量不超过xx立方米。

  加强对绿化用水的管理,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对于高耗水的设备和工艺进行优化或替换。

  宣传教育

  在显著位置张贴节约用水的标识和宣传海报。

  组织节约用水的培训和讲座,分享节水小窍门。

  开展“节水之星”评选活动,对节水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进行奖励。

  (二)节约用电

  设备更新与节能控制

  逐步更换老旧、高耗能的电器设备,如照明灯具、空调、电脑等。使用节能型的 LED 灯具替代传统灯具。

  安装智能电表和节能控制系统,实现用电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控。例如,根据室内光照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和空调温度。

  优化电梯运行模式,设置非高峰时段的停运或分层停靠。

  用电管理

  制定各部门的用电指标,严格控制用电量。例如,生产车间每班次用电量不得超过xx度。

  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避免设备空转和待机耗电。

  减少不必要的照明和电器设备使用,如走廊、楼梯间等公共区域采用感应式照明。

  宣传教育

  发送节约用电的电子邮件和短信提醒,定期通报用电情况。

  举办“节能周”活动,宣传用电节能知识和成果。

  四、监督与评估

  成立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每周进行一次巡查。

  每月对用水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目标进行对比,评估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4

  一、实施背景

  随着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节水节电已成为企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有效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实施目标

  在xx内,实现单位用水量降低xx%,用电量降低xx%。

  增强全体员工的节水节电意识,形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三、具体措施

  (一)节水措施

  设备改造

  检查和修复所有水龙头、阀门等用水设备,确保无滴漏现象。

  安装节水型器具,如感应式水龙头、节水马桶等。

  优化供水系统,合理调整水压,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用水管理

  制定详细的用水计划,明确各部门、各区域的用水量指标。

  加强对用水设备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漏水问题。

  推广使用中水回用系统,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绿化灌溉、冲洗厕所等非饮用用途。

  宣传教育

  开展节水宣传活动,通过海报、宣传栏、内部通讯等方式,向员工普及节水知识和方法。

  组织节水培训,提高员工的节水意识和技能。

  (二)节电措施

  设备节能

  逐步更换高能耗的照明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等,选用节能型产品。

  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 26℃,冬季不高于 20℃。

  优化照明系统,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根据自然光照情况自动调节灯光亮度。

  用电管理

  制定用电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区域的用电指标。

  加强对用电设备的巡查,及时关闭不必要的'电器设备。

  实行错峰用电,合理安排生产和办公时间,避开用电高峰。

  宣传教育

  开展节电宣传活动,通过海报、宣传栏、内部通讯等方式,向员工普及节电知识和方法。

  组织节电培训,提高员工的节电意识和技能。

  四、监督与考核

  成立节水节电监督小组,定期对各部门、各区域的节水节电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将节水节电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将节水节电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达到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批评和处罚。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完成节水节电设备的调研和选型工作。

  制定并发布节水节电管理制度和宣传方案。

  组织员工参加节水节电培训。

  第二阶段

  完成节水节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按照用水用电指标,对各部门、各区域进行月度考核。

  定期开展节水节电宣传活动。

  第三阶段

  对节水节电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

  制定下一阶段的节水节电目标和措施。

  六、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本方案,预计在xx内,单位用水量和用电量将明显降低,节约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全体员工的节水节电意识将得到显著提高,形成良好的节约文化。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5

  节能减排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根据《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关精神,为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创建节约型机关建设,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高度重视节约用水

  1、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查老化的供水管线,安装或更换节水型龙头和卫生洁具,严查跑、冒、滴、漏现象,发现故障及时排除。自觉养成节水习惯,随手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现象。

  2、关于绿地养护用水,要熟练掌握自备泵供应井水回水和自来水直供两种方式的转换,并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情况,科学、适时进行灌溉,提倡喷灌、微灌、滴灌的灌溉方式,鼓励利用雨水,尽量减少用水量。

  3、热水供应方面:要求每位水电暖值班人员在节假日灵活掌握,如果没有领导在办公室,则可暂停供应。

  二、突出抓好节约用电

  1、对办公场所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要求每位水电暖值班人员务必精心调整。

  2、工作人员在办公时间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坚决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要做到光线好时不开灯,人少少开灯,人走随手关灯。

  3、减少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最大限度降低能耗。不使用时,关闭电源。

  4、大门岗探照灯、草坪灯只在节日期间或领导特殊要求时开放,平时不开。同时,加大道路、广场及绿化带等公共区域照明设施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改造力度,在能够使用节能灯具的地方一律采用节能灯具,实施绿色照明。

  5、严禁在办公室、值班室等处使用电炉、电取暖器等电器。

  6、各办公室电热水器使用方面:如每天使用,建议经常保持通电,达到省电的目的。

  三、精打细算使用办公和维修耗材

  1、加快办公网络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网上办公,做到文件材料尽量通过局域网报送,提倡无纸化办公。

  2、复印、打印等办公用纸指定专人管理,严格控制。未定稿材料部门之间传送的纸质材料及日常文件的'打印,实行双面打印。

  3、采购备品备件方面:一是要求物品采购负责人要采购在国家节能目录内的知名品牌。二是改变观念,由物美价廉改为物有所值。如采购节水水龙头、节能电器等。

  4、修理更换方面:要求每位水电暖工作人员要有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理念,做到接通知马上到,具备条件立即修好;不具备条件,向领导汇报,联系专业人员尽快修好。

  5、修旧利废方面:提倡每位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修旧利废。

  节能减排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能够真正实施,关键是宣传教育,关键是思想认识,使大院和行政服务中心的各位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使我局的节能工作可以有序开展,在全县的节能减排工作中率先垂直范,取得良好效果。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审计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局机关加强内部管理,形成“人人讲节俭、事事讲节约”的良好风气,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主题实践活动,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倡导节能、增效为目标,从局审计工作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为耻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控制和监督,努力从源头和过程上制止浪费现象,提高资源使用效能。

  二、活动目标

  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深入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主题实践活动,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严格内控管理措施,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活动安排

  (一)宣传教育阶段

  充分利用局域网开展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学习领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进一步增强效益理念。在全局大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氛围,积极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主题实践活动。树立从小事做起的观念,形成人人崇尚节约、人人参与节能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开展节约用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电耗,防止“长明灯”现象。减少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待机消耗,下班后切断所有电源。加强对空调使用的管理,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

  2、抓好节约用水。科学设置公共区域绿地和景观环境灌溉用水周期。注重一水多用,坚持重复和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正确使用节水型龙头、冲洗阀、水箱等节水设备和器具,养成随用随开和用后随关的用水习惯,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发生。

  3、搞好公车节能。严格执行公务车辆定编管理,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与维护,降低车辆运行成本。严格执行公务车辆“一统三定三公开”制度,即统一招投标,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和公开维修费、公开里程数、公开用油数。

  4、节约办公经费。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优势,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提倡文稿双面用纸和信封、复印纸的再利用,控制纸质公文印刷数量。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办公用品,严格规范办公用品配置、采购、领用制度。

  5、严格预算执行。按照年度经费细化安排使用资金,各项经费开支严格履行审批、审核、报销程序。不得无预算、超预算列支公务支出。开支经费结算方式,严格实行银行转账或公务卡结算制度。

  6、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进一步强化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控制接待范围、接待标准,建立接待清单,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安排接待。进一步严格公务用车管理,不得公车私用以及使用公车办理与公务无关的事项。进一步严格公务出国(境)管理。

  7、规范会议活动审批程序。严格按照会议管理要求办好会议,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时间和规模,大力减少会议文件、简报的印制数量。

  8、提倡文明用餐。继续开展以“节俭饮食、减少浪费”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引导干部职工形成“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合理安排缮食,以食取量,杜绝浪费。

  (三)总结提高阶段

  勤俭节约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在任何时期都应该倡导、践行的重要行为规范。为深入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把勤俭节约融入到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是加快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要举措。各科室、单位要积极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主题实践活动,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把勤俭节约的责任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使勤俭节约工作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是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具体行动,各科室、单位都要结合工作实际,从每个岗位细节入手、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人走灯灭、人离水停、人走机关。从“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大意义。

  (三)求真务实、注意实效。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是深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具体要求,各科室、单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勤俭节约工作,抓住重要环节、加强日常管理。通过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对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认识更加深刻,使人人节约、时时节约、处处节约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进一步促进勤俭节约工作深入开展。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7

  20xx年海口实验中学节粮、节水、节电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节粮节水节电意识,树立节约观念,切实将“三节”活动落到实处,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从而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打造节能校园,学校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学校节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年级主任及班主任

  主要负责组织、检查、落实我校节能减排。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层层落实,通过宣传发动,制定措施、实施推进、检查改进、巩固发展等阶段,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工作。

  二、节粮节水节电管理要求

  1、切实增强节约意识,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节粮节水节电、保护校园环境、创建和谐校园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养成节粮节水节电的良好习惯,做到节约人人有责、人人有为。

  2、根据学校降耗节能精神,严格执行学校水电管理制度,实施各种有效的节粮节水节电措施,做到领导有力、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三、节粮节水节电工作分工

  1、节粮节水节电工作由总务处、德育处牵头具体负责。

  2、做好节粮节水节电宣传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使节约意识深入人心。

  (1)由总务处及时将学校水电管理制度、节粮节水节电实施方案、学校财产管理制度、规定印发到各班主任和各处室,各部门应认真学习和领会学校的节能降耗意图。

  (2)在每学期开展一次进行节能降耗宣传,充分利用全体教师会、学生集会和各种活动积极宣传学校节粮节水节电规章制度和节能降耗知识,使师生逐步树立起节约能源的意识。

  (3)由团委组织,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每期进行一次节能降耗宣传活动,营造学校节能降耗氛围,使师生逐渐养成节能降耗的好习惯。

  (4)在开关上方、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提示牌,提醒随手关灯、关阀。

  3、划分区域,责任到人,按照“谁管理的区域,谁负责”的原则将学校的水电粮的管理责任到人

  (1)节粮活动主要由政教处和食堂牵头,各年级班级要大力配合;

  (2)节电节水活动主要由总务处牵头,各处室年级班级同样配合好,做到当用则用,不该用时严禁使用,杜绝浪费。

  教室内的灯、扇等其它用电设备由班主任负责;

  教师办公室内的灯、扇、空调等其它用电设备由备课组长负责;处室内的灯、扇、空调等其它用电设备由处室主任负责;

  年级主任严格提醒和巡查,总务处也将加大检查的密度和力度。

  四、节水节电节粮工作具体措施

  1、节约用电

  (1)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办公室、实验室、阅览室、教室和各功能室要选配“节能员”或“节能值日生”,做到人离灯关。晴天光照度足够时不开灯,人少时少开灯,人走时随手关灯(学生不在本班教室上课时,要关闭本班教室里的所有灯及多媒体);做到办公室、教室有专人负责在必要时开灯、关灯。

  (2)养成人走断电的好习惯,下班时必须关闭电源;减少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打印机、电子白板、电脑不用时及时关闭;关闭电脑主机时要一并关闭显示器、打印机电源开关、电子白板拔下电源插头;下班时也必须关闭或拔掉饮水机电源插头。

  (3)杜绝在教室、办公室、各功能室等处使用电炉子、电暖气、电饭锅、热得快等电器。

  (4)夏季30摄氏度以上才可合理使用空调,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夏季空调温度设置在26摄氏度以上,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人走时关闭空调。

  2、节约用水

  (1)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严禁跑、冒、滴、漏,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发生,发现水龙头滴水现象,应及时报修;用时控制水量,用后随手关闭;

  (2)爱护水设施,切勿破坏。

  (3)清洗地面时尽量控制水量。

  3、节约粮食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2)食堂在加工食品过程中要做到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凡发现一次有浪费行为提出批评并视其情节给予一定的处罚。

  (3)师生在就餐过程中要适量配餐,不足给予补充。但避免浪费,每餐的`饭菜必须吃完,不允许有剩饭剩菜现象,自觉落实“光盘”行动。

  (4)政教处负责组织值周教师对学生就餐后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设立“学生文明就餐监督员”,将节粮活动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的减少浪费。

  五、建立检查反馈机制和奖惩制度

  各责任区负责人要切实做好每日巡检工作。同时总务处每天将进行不定期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根据检查和反馈情况于下周一将上周水电使用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浪费现象严重的办公室和班级,要予以通报批评,对工作完成出色的办公室和班级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表彰,同时检查结果还要纳入到文明班级和办公室评比管理考核中。

  1、总务处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做到每天一检查、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汇总。

  2、总务处将班级检查情况交政教处后,由政教处将检查结果折合成班级量化分考核;将教师办公室检查情况交行政办进行考核。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及相关分工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大意义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省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季节性、区域性、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匹配的矛盾较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保障我省水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必须大力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全省形成节水的良好社会风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我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节水作为解决我省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落实目标责任,聚焦重点领域和缺水地区,实施重大节水工程,加强节水监督管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推动节水政策制度体系和技术装备创新,加快建立节约集约型用水方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节水政策法规、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降低23%,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以上,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21亿立方米以内,全省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意识显著提高,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0%和2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9以上,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25亿立方米以内。

  到2035年,形成符合我省实际的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让节水护水惜水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严格控制全省用水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教育厅、科学技术厅、司法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省税务局、省市场监管局、省统计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能源局)

  三、重点行动

  (一)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1.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全省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在健全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基础上,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加快落实主要领域用水指标。严格落实四川省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划定水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分类,实施差别化的管控措施,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制定并实施水资源超载地区用水总量削减计划。强化对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等行业的定额管理。(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2.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合理确定经济布局、结构和规模。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及监督检查。实施节水源头控制和过程管理,强化节水评价,加强用水全过程管理,全面建立取水和用水统计制度。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行业的用水监督管理。以县域为单元,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2年,完成55个县(区)级行政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3.强化节水监督考核。将水资源节约主要指标纳入对地方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建立和完善节水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严格节水责任追究。积极推动省级水资源督察考核制度。(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

  (二)加强农业节水增效

  4.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确定灌溉定额,推进灌溉试验及成果转化。推广使用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技术。加强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实现测墒灌溉。2020年前,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到2022年,创建5个节水型灌区。(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科学技术厅、财政厅)

  5.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加快发展旱作农业,实现以旱补水。在缺水地区,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扩大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比例,选育推广耐旱农作物新品种。(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财政厅)

  6.推广畜牧渔业节水方式。实施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和建设,推行先进适用的节水型畜禽养殖方式,推广节水型饲喂设备、机械干清粪等技术和工艺。发展节水渔业、牧业,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推广应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等养殖技术。到2022年,建设一批畜牧节水示范工程。(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厅;参与单位:科学技术厅、自然资源厅)

  7.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改造,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计量收费。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创造良好节水条件。(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

  (三)加强工业节水减排

  8.加快工业节水改造提升。逐步建立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以化工、钢铁、造纸、印染、食品、医药等高耗水、高污染行业为重点,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水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推广节水治污技术改造。通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工艺节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途径,降低单位产品新水量。重点企业应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牵头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科学技术厅、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

  9.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采用差别水价以及树立节水标杆企业,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对采用列入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予批准取水许可;未按期淘汰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依法严格查处。到2022年,在火力发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建成一批节水型企业。(牵头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

  10.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等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重点企业冷却水循环利用,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到2022年,创建3家节水标杆企业、1家节水标杆园区。(牵头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四)城镇节水降损

  11.全面推进城市节水工作。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落实城市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重点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鼓励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牵头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

  12.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加快制定和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重点推动管网高漏损地区的节水改造,积极推进2个试点城市开展城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到2020年,全省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牵头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

  13.强化公共用水管理。公共机构率先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等节水诊断,大力推广使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要全面安装使用节水型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牵头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教育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到2022年,省直机关、市直机关及50%以上的省直、市(州)直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节水型高校。(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14.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从严控制洗浴、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洗涤、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等特种行业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商务厅)

  (五)缺水地区节水开源

  15.加强地下水开采与管理。严格机电井管理,限期关闭未经批准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

  16.在缺水地区加强非常规水利用。加强再生水、雨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多元、梯级和安全利用。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统筹利用好再生水、雨水等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态景观。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严禁盲目扩大景观、娱乐水域面积,生态用水优先使用非常规水,具备使用非常规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到2022年,缺水城市非常规水利用占比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

  (六)科技创新引领

  17.加快关键技术创新及研发。推动节水技术与工艺创新,加大节水产品和技术研发。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利用等先进技术及适用设备研发。(牵头单位:科学技术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

  18.推动节水科技攻关。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和企业等各方优势,加强节水重大课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节水技术与工艺创新,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节水技术、管理及产品的深入融合。省级科技项目应优先支持用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精准计量、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先进技术及设备研发。(牵头单位:科学技术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

  19.培育发展节水产业。力推广成熟高效的节水技术和设备产业化,支持节水产品设备制造,加强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开展节水技术、产品评估,规范节水产品市场,加大节水灌溉设备购置补贴力度,推动用水精确测量、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计量传感器及相关配套设备产业化。(牵头单位:科学技术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政策制度推动

  1.全面深化水价改革。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分类水价,逐步推行分档水价。适时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水利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

  2.推动水资源税改革。与水价改革协同推进,探索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税制度体系,在总结评估水资源税试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设置差别化税率体系,发挥促进水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牵头单位:财政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税务局)

  3.加强用水计量和用水统计。开展取水用水计量统计,提高农业灌溉、工业和市政用水计量率。全面实施城镇“一户一表”改造。加强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四类用水户涉水信息管理。建立节水统计调查和基层用水统计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备工业及服务业取水用水计量器具,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量进行统计监测。到2022年,大中型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实现取水计量。(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统计局)

  4.强化节水监督管理。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监督管理。对重点地区、领域、行业、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实行用水报告制度,鼓励年用水总量超过10万立方米的企业或园区设立水务经理。建立倒逼机制,将用水户违规记录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到2020年,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加强对重点用水单位的监管。到2022年,将年用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全部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省统计局)

  5.完善节水标准体系。落实国家节水标准,规范用水行为。逐步完善用水定额,建立节水标准实时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水利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二)加强市场引领

  6.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明确行政区域取用水权益,科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探索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在满足自身用水情况下,对节约出的水量进行有偿转让。建立农业水权制度。对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或江河水量分配指标的地区,可通过水权交易解决新增用水需求。加强水权交易监管,积极推进水权交易平台建设。(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

  7.推行水效标识建设。落实《水效标识管理办法》,指导消费者选择水效更高的产品,鼓励生产者改善产品的节水特性,鼓励销售者在进货和陈列商品时选择高效节水产品。开展产品水效检测,确定水效等级,按照国家发布的产品水效标识实施规则,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加大专项检查抽查力度,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产品。(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水利厅、经济和信息化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

  8.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创新节水服务模式,拓展投融资渠道,完善工业水循环利用设施、集中建筑中水设施委托运营服务机制,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等院校、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教育厅、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9.实施水效领跑和节水认证。在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领域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落实国家水效领跑者指标,通过树立标杆、标准引导、政策激励,形成用水产品、企业、灌区和公共机构用水效率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节水认证工作,促进节水产品认证逐步向绿色产品认证过渡,完善相关认证结果采信机制。到2022年,遴选出一批技术设备先进、管理措施到位、示范作用明显、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水效领跑者。(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水利厅、经济和信息化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能源局)

  (三)推进典型示范

  10.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意见》(川府发〔2011〕39号),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到2022年前,完成10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学技术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节水工作的领导,统筹推动节水工作。省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节水工作。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科学技术厅、教育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要建立节约用水工作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协调解决节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辖区节水工作负总责,确保国家及我省节水行动落地落实。(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推进)

  (二)推动法治建设

  完善节水法规,规范全社会用水行为。健全节水制度,加快制订《四川省节约用水办法》,依靠法治推进节水工作。(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司法厅、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

  (三)完善节水财税政策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农业节水灌溉、水资源节约保护、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节水标准制修定、节水宣传教育等。完善助力节水产业发展的价格、投资等政策,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节水技术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牵头单位:财政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省税务局、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

  (四)拓展融资模式

  落实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节水领域的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节水项目优先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水利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四川省银保监局)

  (五)提升节水意识

  加强水情教育,将节约用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中小学、高校教育教学内容,提高社会公众和学生对节约用水的认识。加强高校节水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和日常宣传中,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节水观念,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倡导简约适度的消费模式,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牵头单位: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广播电视局)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9

  根据中国水电路桥公司红光路沣河大桥项目部工作要点安排,为了更好地做好红光路沣河大桥项目部节水节能工作,推进节约型企业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节电措施

  1、工作期间,根据办公室内照度情况,晴天不开启照明灯,夜间值班、阴雨天等室内照度不足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启室内照明设施(自行控制);长时间离开房间,请随手关灯、关闭用电设备;

  2、会议室原则上在开会前15分钟内开启投影等用电设备,会议结束后及时关闭用电设备;

  3、减少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最大限度降低能耗。不使用时,关闭电源。

  4、卫生间、水房等按需开启照明灯;夜间22:00——次日早晨6时(冬季7时)无人情况下关闭全部照明灯;

  5、工作期间,过道根据光线强弱间隔开灯,人少少开灯,无人状态下全部关闭;

  6、各办公室、宿舍内空调根据公司空调使用有关文件执行,配电室、I/O间、机柜间空调根据设备使用环境温度要求开启;

  7、大门岗探照灯、草坪灯只在节日期间或领导特殊要求时开放,平时不开。同时,加大道路、广场及绿化带等公共区域照明设施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改造力度,在能够使用节能灯具的地方一律采用节能灯具,实施绿色照明。

  8、长期无人居住的倒班公寓内,应断开所有用电设备;

  9、下班后办公室所有用电设备应及时关闭;

  10、严禁在办公室、值班室等处使用电炉、电取暖器等电器。

  二、节水措施

  1、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查老化的`供水管线,安装或更换节水型龙头和卫生洁具,严查跑、冒、滴、漏现象,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2、自觉养成节水习惯,随手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现象;

  3、 对建筑施工用水、经营用水全程跟踪,加大监管力度,杜绝水资源的浪费,对实验用水、食堂用水、绿化用水循环综合利用;

  4、餐厅用餐及清理卫生后,应关闭所有用水阀门或水龙头;

  5、关于绿地养护用水,要熟练掌握自备泵供应井水回水和自来水直供两种方式的转换,并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情况,科学、适时进行灌溉,提倡喷灌、微灌、滴灌的灌溉方式,鼓励利用雨水,尽量减少用水量;

  6、开展清洁卫生工作时,应避免大面积冲洗现象;

  7、热水供应方面:要求每位水电暖值班人员在节假日灵活掌握,根据人数多少限时限量供应。

  本方案从xx年xx月xx日起执行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10

  为认真落实“两手发力”方针,激发市场活力,强化政策引导,推动重点领域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产业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落实全面节约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节水减污、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为手段,以推进重点领域合同节水为目标,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监督管理,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支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规范合同节水服务行为,形成竞争有序节水服务市场。

  坚持政策引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完善价格机制,加大财税金融激励,强化合同节水管理技术支撑,营造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培育发展节水服务产业。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行业特点、发展需求和经济技术水平等,探索适宜合同节水模式,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典型案例,示范带动合同节水管理发展。

  (三)目标任务

  到2025年,合同节水管理成为重点领域用水户实施节水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合同节水管理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节水服务企业能力明显提升,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得到推广应用,节水服务市场竞争有序,节水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各市每年利用合同节水管理方式进行节水技术改造用水户不少于2家。

  二、合同重点领域和主要模式

  合同节水管理是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单位签订合同,通过集成先进节水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资、获取收益的节水服务机制。

  (一)重点领域

  公共机构。发挥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在节水领域的表率作用,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对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进行节水改造,加快建设节水型单位。

  高耗水工业。在高耗水工业中广泛开展水平衡测试和用水效率评估,对节水减污潜力大的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企业,大力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推动工业清洁高效用水,大幅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

  高耗水服务业。在高尔夫球场、洗车、洗浴、餐饮娱乐、宾馆等耗水量大、水价较高的服务企业,积极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开展节水改造。

  其他领域。在高效节水灌溉、农村供水、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园林绿化、公共建筑等项目中,以政府(或运营管理单位)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或运营管理单位)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推行合同节水管理。

  (二)典型模式

  节水效益分享型。节水服务企业和用水户按照合同约定的节水目标和分成比例收回投资成本、分享节水效益的模式。

  节水效果保证型。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签订节水效果保证合同,达到约定节水效果的,用水户支付节水改造费用,未达到约定节水效果的,由节水服务企业按合同对用水户进行补偿。

  用水费用托管型。用水户委托节水服务企业进行供用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节水改造,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用水托管费用。

  资源置换独享型。是指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签订合同,由节水服务企业筹集资金,采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对特定项目(小便器)进行节水改造;用水户不需支付节水改造费用,节水服务商通过获取废弃物(尿液)的资源价值回收成本及收益。

  在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四种主要模式基础上,鼓励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创新发展合同节水管理商业模式。

  三、重点任务

  (一)规范合同节水程序

  1.前期评估。用水户以节水项目改造前1至3年为基期,确定用水量基准。用水户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水平衡测试服务机构开展水平衡测试,结合空间区域、用水设备设施、用水时段、用水人数等因素,对节水水平进行诊断分析,出具水平衡测试报告,预测节水改造后节水量。

  2.组织采购。按照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定节水服务企业。其中涉及政府采购的,公共机构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规定,开展合同节水项目政府采购。公共机构要在采购文件中明确用水量基准、节水目标、奖惩条件等,充分考虑项目可行性、经济性和先进性。

  3.合同签订。用水户与节水服务企业签订项目合同,合同履行期限一般不低于5年,不超过10年。合同内容应当符合有关制度规定。

  4.组织实施。在合同节水项目实施期限内,用水户要定期掌握节水设备设施运维状态、各项水耗等项目运行情况,按照合同约定对节水服务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项目边界范围、用水设备设施、用水人数等发生重大变化,用水户与节水服务企业可按有关规定签订补充合同。

  5.后期评估。项目期限届满前1个月,节水服务企业要按照合同约定,对节约用水系统进行全面检修,保证用水设备设施完整且正常运行。用水户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整体效果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6.资产管理。项目实施期限间,公共机构、国有企业等用水户要加强对相关节水设备设施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项目实施期限届满,节水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将其投资形成的项目资产移交给用水户,公共机构、国有企业等用水户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移交的资产进行会计处理。

  7.费用结算。财政预算单位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支付给节水服务企业的经费,可根据预算管理规定作为费用合理列支。采用合同节水管理实施的节水项目,可按相关税收优惠目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二)完善合同节水约束激励措施

  1.严格取水许可管理。新增取水户,以用水定额先进值核定水量为高限,以近三年实际用水量平均值为重要依据,合理确定取水许可量。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实现公共供水管网内、外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同标准、全覆盖;以用水定额核定水量做为上限,综合考虑近三年实际用水量和用水户实际需求,从严确定公共供水管网内外用水户计划用水量。严格水平衡测试管理,确保每三年纳入水平衡测试范围的用水单位水平衡测试工作全覆盖,加强对整改结果监督检查,实现应改尽改。

  2.实行差别化水价政策。对淘汰类和限制类生产装备用水,在政府规定水价基础上分别加价。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结合计划用水与定额用水管理方式,严格核定非居民用户水量,对超计划或定额水量分档累进加价。

  3.深化水权改革。积极推进水权制度改革,通过提高节水效益价值和兑现能力,保障合同节水的.投资收益,调动节水服务企业开展合同节水工作积极性。全面落实《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快取用水户取水权初始分配和明晰。积极推动农业灌溉、重点用水行业等领域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节约的水量,通过用水权转让、收储等方式进行效益,收益由用水单位和节水服务企业按合同约定分享。

  4.强化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对节水载体,以及从事节水的产业、项目与服务纳入绿色信贷支持范围,推出符合合同节水管理需求的绿色信贷产品。对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目录中节水专用设备的,从事公共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节水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或增值税减免等优惠政策。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实施的水资源节约、污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利用及其他节水减排项目,积极申请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支持。推动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实施的水资源节约、污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利用及其他节水减排项目,纳入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等支持范围。

  (三)强化管理技术支撑

  1.完善用水计量设施。推进用水户按规定安装在线计量监控设备,提升用水户节水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计量行政部门要督促公共机构、公共建筑、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用水单位按照有关标准切实完善取用水计量设施,对用水计量设施依法进行检定或校准。

  2.推广使用先进节水技术与产品。出台政策,支持用水单位、节水服务企业等,优先采购纳入《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推广目录》《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等相关推广和指导目录、水效等级高、通过节水认证的节水产品、技术和装备。

  3.提升节水服务企业能力。鼓励水利企业、节水设备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利用自身优势,组建专业化节水服务企业,动态调整优化河北省工业节水第三方服务机构名单,支持工业节水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合同节水工作。引导鼓励组建节水协会(联盟),将不同节水服务企业先进节水技术、产品和合同节水管理模式进行集成,面向市场提供系统、精准、专业的合同节水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节水服务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节水认证、节水咨询、水平衡测试、节水量评估等第三方节水服务机构,推动节水技术服务创新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将推广合同节水管理作为发展节水产业、推进节水工作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农业、工业、服务业、园林绿化等领域,结合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节水型单位(灌区、企业、园区)创建、绿色建筑创建、农业节水灌溉、工业水效提升行动等工作,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

  2.强化技术服务。构建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政策标准、项目需求、企业资讯以及先进节水技术产品等信息推广,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供需对接,促进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落地见效。加大对典型案例推广,为用水户提供系统、多元、精准案例,调动用水户支持、参与合同节水管理工作。

  3.强化宣传培训。加强对相关领域、行业及其管理部门和用水户有关人员教育培训,提升把握合同节水管理政策、业务知识、技术标准等方面能力。及时总结提炼合同节水管理政策措施、经验成效、典型案例等,通过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为进一步推广合同节水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节水节电实施方案1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减排,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保障水安全,促进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按照《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江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把节水减排作为解决我省水资源水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落实目标责任,聚焦重点领域和水资源紧缺地区,实施重大节水工程和节水行动,加强监督管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用水效率,助力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全面推进,特色引领。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优化用水结构,多措并举,在各领域、各地区全面推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南方丰水地区节水新途径,打造特色亮点。

  创新发展,产业培育。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进节水技术装备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推动节水成果科技转化,推广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创新节水服务模式,大力培育节水产业。

  政策引导,两手发力。建立健全节水政策法规体系,构建节水激励机制和倒逼机制;完善市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

  加强领导,凝心聚力。加强党和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建立节水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健全水资源管理使用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多形式多层次节水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节约集约用水方式,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节水政策法规、市场机制、标准体系趋于完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机制逐步健全,节水效果初步显现。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8%和33%,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逐年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以上,全省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10%以内,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60亿立方米以内。

  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5%和4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以上,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60.90亿立方米以内。

  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之内,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二、重点行动

  (一)总量强度双控。

  1.强化指标刚性约束。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进一步健全省、设区的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加快落实主要领域用水指标。推进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开展跨设区的市、县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把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落实到流域和水源地。划定水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分类,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对用水总量接近规划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建设项目取水;对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规划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停止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并制定实施用水总量削减计划,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到2022年,进一步修订完善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先进用水定额体系。

  2.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合理确定经济布局、结构和规模,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继续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执行国家重大规划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以县域为单元,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2年,我省30%以上县(区)级行政区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

  3.强化节水监督考核。逐步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将水资源节约主要指标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节水指标分值占比,强化节水考核成果运用。完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严格节水责任追究。到2020年建立省级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到2022年,建立设区的市级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农业节水增效。

  4.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继续实施灌区续建配套,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大型灌区的信息化建设。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技术,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2020年前,每年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高效节水灌溉任务。到2022年,创建一批省级节水型灌区和一批省级节水农业示范区,积极申报国家级节水型灌区和节水农业示范区。

  5.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大力推进节水农业,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加快发展旱作农业,实现以旱补水。在水资源紧缺地区,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扩大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比例,选育推广耐旱农作物新品种。在地下水超采地区,严格限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到2022年,创建一批省级旱作农业示范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

  6.推广畜牧渔业节水方式。发展节水渔业、牧业,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推广应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等养殖技术。实施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和建设,推行先进适用的节水型畜禽养殖方式,推广节水型饲喂设备、机械干清粪等技术和工艺。到2022年,建设一批省级畜牧养殖节水示范工程,积极申报国家级畜牧节水示范工程。

  7.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改造,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计量收费。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三)工业节水减排。

  8.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高用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促进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重点企业要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到2020年,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规划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对工业企业用水大户实现用水计划管理全覆盖。

  9.推动高耗水高用水行业节水增效。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采用差别水价以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促进高耗水高用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生态脆弱、水资源紧缺和地下水超采地区,严格控制高耗水高用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导高耗水高用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对采用列入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予批准取水许可;未按期淘汰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当依法严格查处,有关行政处罚信息,通过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向社会公示。到2022年,在火力发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高用水行业建成一批省级节水型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节水型企业。

  10.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设园区在规划布局时,应当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到2022年,创建一批省级节水标杆企业、省级节水标杆园区,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节水标杆企业和园区。

  (四)城镇节水降损。

  11.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落实城市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缺水城市园林绿化宜选用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耐旱型植被,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重点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鼓励优先使用再生水,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鼓励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到2020年,有条件的城市要积极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

  12.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大力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建立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重点推动管网高漏损地区的.节水改造。到2020年,南昌市、新余市、吉安市要积极做好城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试点工作。

  13.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公共机构应当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等节水诊断,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鼓励建立用水实时监控系统。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到2020年,所有省、设区的市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到2022年,50%以上的省属和设区的市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省级节水型高校,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节水型高校。

  14.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从严控制洗浴、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洗涤、宾馆等高耗水服务行业用水定额。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等特种行业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

  (五)重点地区节水开源。

  15.在超采地区削减地下水开采量。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严格机电井管理,依法依规限期关闭未经批准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采取强化节水、置换水源、禁采限采等措施,压减地下水开采量。到2022年,通过综合治理,现有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位基本恢复正常。

  16.在缺水地区加强非常规水利用。加强再生水、雨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多元、梯级和安全利用。统筹利用好再生水、雨水等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态景观。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严禁盲目扩大景观、娱乐水域面积,生态用水优先使用非常规水,具备使用非常规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到2022年,缺水城市非常规水利用占比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

  (六)科技创新引领。

  17.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推动节水技术与工艺创新,加大节水产品和技术研发,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节水技术、管理及产品的深度融合。重点支持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利用等先进技术及适用设备研发。

  18.促进节水技术转化推广。加快节水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节水技术、产品、设备使用示范基地、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广节水产品和技术,拓展节水科技成果及先进节水技术推广渠道,推动节水技术成果市场化。

  19.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加大节水装备及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投入,降低节水技术工艺与装备产品成本,提高节水装备与产品质量,提升中高端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构建节水装备及产品的多元化供给体系。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节水服务,大力培育节水产业。到2022年,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节水服务龙头企业。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政策制度推动。

  1.全面深化水价改革。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步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建立健全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促进节约用水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鼓励城镇居民使用节水型器具,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拉大特种用水与非居民用水的价差。

  2.推动水资源税改革。根据国家要求,积极推进水资源税改革,保障水资源管理需要,发挥促进水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

  3.加强用水计量统计。推进取用水计量统计,提高农业灌溉、工业和市政用水计量率。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备工业及服务业取用水计量器具,全面实施城镇居民“一户一表”改造,提高市政用水计量率。建立节水统计调查和基层用水统计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四类用水户涉水信息管理。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到2022年,大中型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实现取水计量。

  4.强化节水监督管理。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监督管理。对重点地区、领域、行业进行节约用水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扩大计划用水覆盖范围,实行用水报告制度,鼓励年用水总量超过10万立方米的企业或园区设立水务经理。建立倒逼机制,将用水户违规记录纳入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到2020年,进一步完善国家、省、设区的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到2022年,将年用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全部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

  5.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强化对国家用水定额标准的执行,适时修订我省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等方面用水定额标准,建立健全节水标准体系。逐步建立节水标准实时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到2022年,节水标准基本覆盖用水定额、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节水型高校等方面。

  (二)市场机制创新。

  6.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明确行政区域取用水权益,探索流域内、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在满足自身用水情况下,对节约出的水量进行有偿转让;对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或江河水量分配指标的地区,可通过水权交易解决新增用水需求。建立农业水权制度。加强水权交易监管,规范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

  7.强化水效标识监管。严格执行水效标识管理制度,加大专项检查抽查力度,抽查结果在水效领跑者、政府采购等活动中予以采信,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的产品。建立水效标识使用信用记录,纳入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

  8.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创新节水服务模式,依法依规建立节水装备及产品的质量评级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工业水循环利用设施、集中建筑中水设施委托运营服务机制,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到2022年,力争开展一批合同节水管理试点,积极推进高校合同节水管理。开展节水设计、改造、计量和咨询等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拓展投融资渠道,整合市场要素,为节水改造和管理提供服务。

  9.实施水效领跑引领行动。在用水产品、用水企业、灌区、公共机构和节水型城市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省情的水效领跑者指标体系。定期发布省级水效领跑者名单,树立节水先进标杆,鼓励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到2022年,遴选出一批省级水效领跑者用水产品、遴选出一批省级水效领跑者工业企业、一批省级水效领跑者灌区以及一批省级水效领跑者公共机构和一批水效领跑者城市,并积极申报国家级水效领跑者。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和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成立由省政府分管省长任组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水利厅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省节水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节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利用河长制湖长制平台,统筹推动节水工作。省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节水工作。各地政府对本辖区节水工作负总责,制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确保节水行动各项任务完成。

  (二)加强依法节水。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及《江西省水资源条例》、《江西省节约用水办法》等规定,强化依法节水管水,规范全社会用水行为。

  (三)加强政策保障。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农业节水灌溉、水资源节约保护、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节水标准制定修订、节水宣传教育等。完善助力节水产业发展的价格、投资等经济政策,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节水技术及产品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

  (四)加强市场引导。完善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节水领域的相关政策,积极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支持节水工程设施建设、节水技术升级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项目。采用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节水项目建设与运营。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节水项目优先支持。

  (五)加强交流合作。建立交流合作机制,推进省际间、城市间、企业社团间节水合作交流。与国际节水先进水平的地区和城市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国际节水先进管理经验。

  (六)加强节水宣教。将节水纳入社会宣传、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加强省情水情教育,向全民普及节水知识。加强高校节水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提高全民节水意识。鼓励开展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单位等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