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际文书 > 倡议书

倡议书的格式及写法

时间:2024-03-23 13:10:21 倡议书

倡议书的格式及写法

  倡议书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下面是YJBYS云范文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倡议书的格式及写法,供参考阅读,希望您喜欢!

倡议书的格式及写法

  倡议书的格式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

  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

  (二)称呼

  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全国的叔叔阿姨”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

  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四)结尾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五)落款

  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倡议书”在写法上有如下要求:在正文部分要写清发倡议的根据、原因和目的,否则响应者无所适从,会造成盲目的行动。在结尾要写上倡议者的希望和建议,最后是署名和日期。(《应用写作》2001年第1期《用“倡议书”比用“通知”好》)

  倡议书的写法

  第一步:确定文种,根据文种构思写作框架

  1.文种:倡议书决定了格式和相应的正文内容,格式包括了标题、称谓、正文、发文机关和时间,属于比较正式的公文;正文的内容包括为什么要倡议以及倡议对象应该怎么做,在此要强调每个文种都有突出的正文部分,而倡议书的重点就在于倡议对象可以怎么做。

  2.身份决定称谓和发文机关,本题中称谓为社会各界人士,发文机关为专家团。

  第二步:根据文种的正文内容,选择相应的的要点,例如:写一份“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倡议书。

  第一段:介绍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地震灾区人民的精神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也是“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的必要性,即倡议的原因;强调“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的意义,有利于帮助人民从伤痛中走出来,用坚强的心态去面对,这是“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的意义,即倡议的内容;介绍了“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的由来,即倡议的内容;

  第二段:“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的意义,能够给人温暖,即倡议的意义;介绍了“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的具体做法,讲火红绸带系在具体在废墟上、公告栏、救援人员手臂、救灾车辆的车镜等地方,倡议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心理援助行动中;

  第三段:介绍了“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的意义,能够为灾区传递爱,让人们战胜恐惧与焦虑。

  第三步:将内容按照内在的逻辑和正确的格式进行整理。

  倡议书的作用

  第一:倡议书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务和开展某些公益活动。

  第二:倡议书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倡议书的内容一般是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事项。如:倡议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倡议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实现祖国的尽快复兴等。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倡议书是一种倡议、倡导,它不给人一种强制的感觉,所以在这种轻松倡导之中,宣传了真善美,使人们无形之中就受到深刻的教育。

  特点介绍

  1、广泛的群众性

  倡议书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一小集体而发的,它的受众往往是广大群众,或是部门的所有人,或是一个地区的所有人,甚至是全国人民。所以,其对象十分广泛。广泛的群众性是倡议书的根本特征。

  2、响应者的不确定性

  倡议书的对象范围往往是不确定的,即便是在文中明确了倡议的具体对象,但实际上,有关人员可以表示响应,也可以不表示响应,它本身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即便是与此无关的别的群众团体,也可以有所响应。

  3、倡议书的公开性

  倡议书就是一种广而告之的书信。它是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知道了解,从而激起更多的人人响应,以期在最大的范围内引起共鸣。